切勿无病乱投医,谣言不能抗辐射!
时间:2023-09-06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日本政府22日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1]。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指出,“这一行径公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转嫁核污染风险、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地区和世界各国民众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自利,极不负责任。”[2]与此同时,身边似乎又上演了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的“抢盐风潮”。“每袋400克加碘精致抗辐射~”、“刚听说有一个认识的人囤了50袋”。碘是否能够防辐射呢?科学来说,在核事故应急中确实有稳定性碘的左右,但是稳定性碘的使用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它能防范的“辐射”只有一种:放射性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碘-131。碘-131又写作“I-131”、“131I”,是一些核事故释放到大气等环境中铯137、锶90等众多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在放射性烟羽来临之前,如果预估人员可能受到大量的碘131污染,我们会应用到“稳定性碘”。为什么使用“稳定性碘”呢?它是借助人体绝大部分碘都会被甲状腺吸收并饱和的现象,在人摄入放射性碘前,用稳定性碘先占领“高地”,进而大大降低放射性碘的摄入,也就是借此方式“防辐射”。但是这种“防辐射”却有几个前提:
(1)“稳定性碘”仅限于核应急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2)“稳定性碘”只对放射性碘的吸收有“防辐射”作用。对其他放射性物质,如本次经常讨论的“氚”毫无保护作用。
(3)“稳定性碘”的服用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服用足够量。对于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mg,如果甲状腺达不到饱和,这种“防辐射”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在国家标准GB2687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中明确规定,“在食用盐中加入碘强化剂后,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3],也就是说,成年人想要达到饱和程度,需要短时间服用至少3.3kg碘盐,还是在不考虑身体碘代谢、碘升华损失等情况的前提下。
任何物质摄入过量都是有害的,用一种核应急的药物来作为辐射预防行为明显是不理智的。在我国国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 GSG-2《核或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应用准则》中要求,在“碘-131活度浓度超过1000Bg/kg”[4、5]等情况下才建议服用稳定性碘。同时碘-131半衰期仅为8天,也就是说每过8天它就会只剩下原来的一半,要想飘洋过海来到我们的餐桌,对于其他半衰期动辄几十年的铯-137等放射性核素来说,碘-131要想造成伤害要难得多,服用“碘盐”防辐射也更“头昏”得多,即便在应急情况下稳定性碘必须遵照应急部门的指示才能使用,否则毫无意义只会徒伤身体。
有些人担心日本核废水会污染我国海盐等食品,在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都在时刻紧盯环境、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并已经提前并持续的进行着大范围的监测。最后请阅读孙卫东副部长的表态:“福岛核事故是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严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海洋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不容日方随意倾倒核污染水。日方强推核污染水排海,无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环境和全人类健康当赌注。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撤销错误决定,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善意沟通,以负责任方式加以处置,避免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2]
在大是大非面前,请相信我们的祖国,请相信中国共产党!
参考资料:
[1]新华社 8月22日新华社快讯 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2]新华社 北京8月22日电 外交部负责人就日方宣布将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提出严正交涉
[3]国家标准GB2687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碘含量》
[4]国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5]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 GSG-2《核或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应用准则》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