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索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资讯 > 热点关注

预防“草莓舌”,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4-05-26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草莓舌”的出现多见于猩红热,猩红热为 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以5—6月、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2~15岁儿童青少年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成人也可能罹患猩红热,但非常罕见。
       如何及时发现猩红热?
       猩红热潜伏期 1~12 天,多为 2~5 天,主要特点是急性疾病、高热伴咽痛和猩红热皮疹。猩红热多始于喉咙痛和高烧,大约在出现喉咙痛的同时,会出现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这时看起来像草莓,因此得名“草莓舌”,这是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及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如何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
       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预防
       1、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
       2、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
       3、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
       4、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
       5、发现病例,应及时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家庭的防治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 
3、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相关信息: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081号